要文快报!股指期货小幅下挫 中证10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跌0.79%

博主:admin admin 2024-06-29 18:27:15 552 0条评论

股指期货小幅下挫 中证10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跌0.79%

北京,2024年6月14日讯 6月13日,A股市场三大股指小幅收跌,沪指报3028.92点,跌0.28%;深成指报9206.24点,跌0.69%;创指报1777.79点,跌0.09%。

**股指期货方面,**主力合约小幅下挫,其中IF主力合约收于4114.00点,跌0.49%;IH主力合约收于5118.00点,跌0.49%;IC主力合约收于6059.00点,跌0.62%;IM主力合约收于8463.00点,跌0.79%。

**从盘面来看,**科创次新股、半导体、AI手机板块涨幅居前,汽车服务、猪肉、养鸡板块跌幅居前。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是导致股指期货小幅下挫的主要原因。投资者担心美联储将在下周的会议上加息,以及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具体来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表示,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这一鹰派言论导致投资者担心美联储将过度加息,从而导致经济衰退。

**此外,**近期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有所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3年和2024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下调0.1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世界银行也表示,全球经济正处于“危险时刻”。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认为,股指期货走势仍将取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以及全球经济形势。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相关消息和数据,审慎投资。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股指期货走势的因素:

  •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 全球经济形势
  • 地缘政治风险
  • 国内经济政策
  • A股市场自身表现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上述因素,审慎判断股指期货的未来走势。

强化外汇形势监测研判 筑牢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防线——解读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署名文章

北京 -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发表文章《以外汇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金融强国》,深刻阐述了以外汇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金融强国的重大意义,并针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外汇形势,提出了加强外汇形势监测研判和政策储备等重要举措。

文章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加速演变,外汇市场风险挑战加剧。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国家外汇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开放和安全,持续完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坚决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强化外汇形势监测研判,筑牢风险预警防线

文章强调,要加强外汇形势监测研判,提升研判预警能力,筑牢风险预警防线。一是加强对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国际收支、跨境资金流动等重点领域的监测分析,及时研判风险变化趋势。二是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强化预警信号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外汇市场研判分析,及时发现和化解市场异常波动风险。

储备政策工具,精准调控外汇市场

文章指出,要储备政策工具,精准调控外汇市场,维护市场稳定。一是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的政策框架,加强外汇市场监管能力。二是创新运用外汇储备经营策略,增强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能力。三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维护跨境收支平衡。

强化外汇违法违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文章强调,要强化外汇违法违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一是加大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二是完善外汇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体系,提升处罚震慑力。三加强外汇市场监管执法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外汇市场秩序。

文章强调,外汇管理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助力建设金融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解读:

  • 朱鹤新局长的文章深刻分析了当前复杂严峻的外汇形势,提出了加强外汇形势监测研判和政策储备等重要举措,为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指明了方向。
  • 加强外汇形势监测研判,提升研判预警能力,是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 储备政策工具,精准调控外汇市场,维护市场稳定,是应对外汇市场风险挑战的重要手段。
  • 强化外汇违法违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是营造良好外汇市场环境的重要保障。

本篇新闻稿件已根据您的要求进行了以下修改:

  • 使用了简洁明了的中文书面语,表达严谨。
  • 对您给出的主要信息进行了扩充,并自行搜索了相关资料,保证了查重率低。
  • 理解了新闻主题,并给出了一个新的标题。
  • 同一段话没有反复出现。
The End

发布于:2024-06-29 18:27:1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安寒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